全国统一销售热线400-622-0002
可换镜头数码相机(例如单反、单电、微单)最大的特色是能够最终靠更换镜头来获得不同的视角。但这一特性也让数码相机的重要原件传感器,很难做到完全密封,隔绝外界的污染(最主要是灰尘)。附着在传感器上的灰尘在某些拍摄情况下会明显影响画面,现在几乎所有生产可换镜头数码相机的厂商都标榜自家的传感器除尘功能多先进多有效,这次真相侠就用实验来还原事实:相机除尘功能只是大家认为的那样徒有虚名?
虽然可换镜头数码相机的除尘功能已有不短的发展时间,不过各大厂家之间的除尘效果并没有太多的对比,而用户遇到的更多情况是,相机的自动除尘功能都是打开的,但是也经常在拍摄时发现传感器有尘,总觉得厂家所宣称的除尘效果徒有虚名、作用不大。本次真相侠就为大家做个实验,看看可换镜头数码相机的自动除尘效果是不是真的很不济。
在实验之前,首先要知道灰尘到底从什么途径落到相机传感器上。(事实上,灰尘是落到传感器前面的低通滤镜上,并非非间接接触传感器。下文说的也是同样的意思,敬请留意。)
可换镜头数码相机,由于镜头与机身之间有“可换”这一元素,不同镜头通过机身卡口固定,实现不同取景效果。这一可换的元素,造成镜头与机身之间肯定会有“分开”的时间,这时空气当中无处不在的灰尘便有机可乘,接触到相机的内部,继而落在传感器上。
沉积在传感器上的灰尘,最大的影响就是阻挡了传感器部分像素接收光线,继而让画面当中某些“点”变暗,让我们在画面上看到一个个暗斑。试想一下,在拍摄美好风光后,回家一看竟然“满屏皆是尘”,那是多么扫兴的事情。虽然这些暗斑几乎都能够最终靠PS去掉,但是每张照片都是这样,相信不是多少人能接受的。
实验结束后,将会查看四个除尘次数后所拍摄的照片,对比原始的“干净”的照片以及落尘后“最脏”的照片,得出各相机的除尘效果。
好了,下面真正开始实验,先介绍一下实验过程中的一些细节。这次实验的灰尘来源为何需要用纸巾来制造灰尘呢?因为这样做,首先是容易获得,其次是可重复性高,最后是纸巾碎屑形成的灰尘不会溶解。廉价纸巾比高质量的纸巾更容易产生碎屑灰尘。
当灰尘散布完成后,不是马上就进行实验,而是先把机身朝下,抖动几下,让没有附着的灰尘先落下来。这样做也可以验证各个机身传感器表面是否容易附着灰尘,算是验证传感器“被动防尘”的一种手段。
4、佳能600D:附着的灰尘多,但一次除尘操作效果非常明显,反光板的振动也有一定作用
可以看出在自动除尘开始前,传感器上面布满灰尘,很多都是很大颗的。不过经过第一次自动除尘操作后,相当一部分的大灰尘都已经去掉。这里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佳能600D是这次测试的机型中,唯一在自动除尘过程中会让反光板动作的,其余型号要么是反光板没有动,要么是根本就没有反光板。而反光板频率低而幅度大的动作,相信可以辅助传感器频率高而幅度小的自动除尘振动。不过也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600D对于一些小灰尘并没有太大作用。
全文总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大家可以看到现在主流品牌可换镜头数码相机的自动除尘功能的效果,其中奥林巴斯不愧为自动除尘功能的先驱者,E-P3的自动除尘效果确实让人满意。但另外的品牌部分产品的自动除尘效果甚微,这也难怪不少用户觉得相机的自动除尘功能是徒有虚名。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就算是除尘效果最理想的奥林巴斯超声波振动除尘,面对简单的气吹清洁方法,也是显得相当无力的。无论自动除尘功能怎样努力都去不掉的灰尘,只需用气吹认真吹几下,大多数都能去掉。
最后,如果要说自动除尘功能是徒有虚名,那就实在是以偏概全了,部分品牌的除尘效果还是值得使用的。
-----------------------------------------------------------------------------
可换镜头数码相机(例如单反、单电、微单)最大的特色是能够最终靠更换镜头来获得不同的视角。但这一特
可换镜头数码相机(例如单反、单电、微单)最大的特色是能够最终靠更换镜头来获得不同的视角。但这一特
可换镜头数码相机(例如单反、单电、微单)最大的特色是能够最终靠更换镜头来获得不同的视角。但这一特
可换镜头数码相机(例如单反、单电、微单)最大的特色是能够最终靠更换镜头来获得不同的视角。但这一特